目前分類:文章分享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哪裡生產比較好?


嬰兒與母親 12月號 NO.410


採訪撰文╱張玉櫻
諮詢╱花蓮基督教門諾會醫院婦產科主任 廖基元
周大中婦產科診所院長 周大中


恭喜您懷孕囉!從第一次的產檢開始,您可能就會開始思考:「大醫院、中小型醫院跟診所,在哪產檢、生產比較好呢?」醫院、診所各自有哪些優缺點?決定前應有哪些重要的考量點?若您決定了,又有哪些事項需要注意呢?審慎選擇,幫助您開心迎接健康寶貝來報到!



大醫院 中小型醫院 診所


About醫院產檢&生產


優點


*設備先進,醫師、護士的專業有一定的水準,比較讓人安心!


*有豐富完整的醫療資源,比較安全,若有緊急狀況,有足夠的人力、技術及設備,讓母子均安。


考量點


*產檢時常須等很久,產檢及入院待產的程序複雜。


*環境較陌生,無法像在家裡那麼自在舒服。


*大醫院因為產婦多,都按照時間排好了,醫師、護士比較沒有時間等待,所以會有一些人為的介入以便控制產程。


*醫療的過度介入,讓產婦較無法為自己的身體做主。


*雖然醫院有充足的醫療資源,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去,是因為比較無法為孕產婦量身訂作產檢及生產計畫。


*大型醫學中心會有很多實習及住院醫師,檢查時可能身邊有很多人,或被檢查好幾次,增加困擾;但若不這樣,哪來將來的優秀醫師?


注意事項


 *可以做「生產計畫書」,盡量達到自己想要的生產環境及條件,產檢時跟醫師商量,聽取醫師的專業意見,雙方達到共識。


*大醫院的某些名醫,總是讓病人等好久,病人之所以願意等,絕對有其特別之處,可能是很優秀、很仔細或是很遵守標準程序;至於是不是譁眾取寵、很會行銷自己、塑造形象,病人要自己睜大眼睛看清楚!


*中小型醫院建議選有產科專長的醫院:越大的醫院,設備就越完整嗎?其實也不盡然,也有些中小型醫院雖然不是大醫院,但產科是它的專長,這樣的醫院因為產婦多,所以設備及人力會非常完整,而且生產數多,經驗豐富,因而很有產科的優勢。


◎事先要問清楚的事


廖基元主任提醒,聰明的準爸媽要先了解,該醫院緊急動員的人力是否齊全?例如萬一生產時子宮破裂,血庫、小兒科、麻醉科是否能馬上配合?也要事先問清楚,該醫院的設備是否可以馬上剖腹開刀?有些醫院剖腹產要送去開刀房,開刀房是否距離產房很近?可以立即因應緊急剖腹產嗎?萬一剛好沒有空檯怎麼辦?或要等個20分鐘,但情況危急(例如子宮破裂、胎心音不好)怎麼等?


所以在醫療先進的國家,從決定到下刀剖腹產(decision to excision),要符合一些標準,例如美國要求要控制在30分鐘以內。國內醫院還沒有訂出這項標準,期望以後會有要求。以基督教門諾會醫院來說,2002年就已經訂出這個標準,這是因為有足夠的生產數才會有這樣的要求,因為這需要多一組的人力。


廖基元主任以基督教門諾會醫院為例,它是區域醫院,生產數佔全花蓮60%以上,一個月生產數一百多例,有時甚至超過兩百例,因此產科設備齊全、麻醉齊全,曾測試過十幾分鐘就能馬上進行緊急剖腹產。因此花蓮當地許多診所都跟門諾合作,若是發生產後大出血等情況,門諾都是派救護車去接,護士已經在救護車上,從車上就會開始緊急處置,到急診室就馬上急救了!


此外,門諾因為產科的案例夠多,因此要求醫院為大出血成立「大量輸血計劃」,只要啟動了,30分鐘就會送來一次血,包含紅血球、血漿、血小板等等,都配製好,一直送到不需要為止,才不會有等老半天等不到血的狀況。因為花東地區外送到外地的醫學中心比較不方便,所以一定要備齊,雖然可能一年只碰到幾次,但就可以立即搶救!


醫院生產案例:陳月卿,27歲,第三胎男孩6個月大


◎為何選擇在大醫院生產?


第一胎就是在林口長庚醫院給王子豪醫師產檢及接生;第二胎雖然換到中小型的地區醫院(為了能在產後進住它的月子中心),但第三胎還是回到林口長庚醫院找王醫師,考量到產檢會比較詳細,生產會比較安心。


◎大醫院vs.中小型醫院的生產感想


月卿根據她個人3次生產經驗,做了以下的比較:
About診所產檢&生產


優點


*一些很有規模的診所,設備也是相當齊全。


*診所雖然人力沒有那麼豐富,但很多都是有經驗的臨床醫師出來開業的,因此可以放心,而且醫師若發現孕婦不適合在診所生產,會盡早請她去大醫院產檢並生產,以確保母子均安。


*以客為尊,待診時間短,快速便利,不用在各部門間跑來跑去。


*醫師每天都在,容易找到醫師。醫師、護士、孕產婦及家屬都很熟悉,相處的比較融洽且愉快,因此有什麼事都很好溝通。


*候診室大多很舒服,環境優美。


考量點


 *可能無法有小兒科醫師每天駐診,大多是一星期固定來兩三天檢查新生兒。麻醉科醫師也必須事先外調。


*萬一有突發狀況,須盡早與後送醫院聯絡及準備,此時考驗診所醫師的臨場反應與臨床經驗。


注意事項&緊急因應方案


廖基元主任提醒,如果選擇在診所生,要了解後送機制,應事先問診所醫師,看醫師的規劃是否完整。如果是高風險妊娠,還是去大醫院生產比較妥當。


周大中醫師以他的診所為例,萬一生產有突發狀況,有跟在同一條路上的台北長庚醫院合作,一直以來維持很好的關係。例如新生兒會喘(新生兒暫時性呼吸急促,Transient Tachypnea of the Newborn,簡稱TTNB),就要立即送到大醫院新生兒科治療。診所內當然也有配置小兒科醫師,定期每週兩天來幫新生兒作檢查,但若生產臨時有需要也會請兒科醫師來stand by。此外,萬一診所醫師忙不過來時,也會請其他助理醫師協助。    


周大中醫師再以他的診所為例,曾經在產前就發現胎兒比較小,所以事先就安排新生兒科醫師在現場。也有過一位在他診所做產檢的孕婦懷孕32週,胎位不正,突然破水,前胎是剖腹產,先生又在國外,產婦因信賴周大中醫師,不願意臨時去大醫院,周大中醫師為產婦著想,了解轉院的困難,故產婦仍留院準備生產,但因怕會有早產兒的併發症,所以事先請長庚醫院的急救加護車在樓下stand by,車內備有新生兒保溫箱,生完立刻將新生兒放入保溫箱,送長庚醫院接受及時的檢查與治療,完成一次完美的配合。此外,若知道產婦有前置胎盤,都會先備好血以緊急使用。
周大中醫師說,他在台北市開業6年以來,最遠沒有離開過桃園,去桃園那次還是送太太去機場,自己從來不敢離開診所太遠!有一年的除夕夜被呼叫了3次,回去之後家人都吃完年夜飯了!這是診所產科醫師的責任與必要的犧牲。


診所生產案例:黃筱莉,36歲,第二胎男孩1個多月大


◎為何選擇在診所生產?


第一胎在協和婦女醫院給周大中醫師產檢及接生,後來周醫師出來開診所,第二胎就直接來診所給周醫師產檢,懷孕過程中一切檢查都正常。筱莉說在周醫師的診所產檢的優點是,每次都有照超音波,也解說得很仔細,而且診所的醫師、護士都很親切、有人情味,有任何事都可以直接問,很方便!


當然也會擔心生產有突發狀況,詢問周醫師之後,知道診所有跟台北長庚醫院配合,萬一有狀況可以立即坐救護車過去,非常近,就比較放心了!而且周醫師也給筱莉很大的信心,讓筱莉安心不少!


◎生產經過


10/13有一點陣痛,因為想說是第二胎,就趕快去診所,但周醫師說沒那麼快,可是已經38週可以生了,就沒有回去,進行催生。


10/15當天,周醫師笑說萬一再催生不出來就剖腹囉!恐嚇下終於收到效果,下午寶寶就乖乖生出來了!


◎感想


筱莉對周醫師的診所對產婦的照顧,只有兩個字來形容──完美!因為整個生產過程醫師跟護士的技巧與態度都非常好,對新生兒的照顧也很好。產後在診所附設的產後護理之家坐月子,筱莉說,護士對於餵母奶採取「鼓勵」的態度,很有人性,讓產婦也都有休息到。護士會很和氣地說:「寶寶餓了,要不要試著餵一下?我可以幫妳。」而筱莉的奶量不多,護士也會跟她分享其他床坐月子媽咪的經驗,讓人感覺很舒服、很好溝通。所以筱莉覺得在周醫師的診所生產,是很不錯又安心的體驗。


什麼是「生產計畫書」?


        前文一直提到「生產計畫書」,到底這是什麼?「生產計畫書」是希望準媽咪能主動了解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知道和面對哪些狀況,並思考自己希望怎麼做,以及排除不想要的情形。準媽咪把這些想法更具體地整理出來後,再與醫護人員做詳細且友善的溝通,雙方達到共識後,彼此努力讓生產過程達到最美好的體驗。


原則上醫院會盡量配合,但如果無法配合就要說清楚,並告知風險,必要時必須終止自然生產,安全至上!


問題1:醫師是否會認為我在質疑他的專業?


大多數的醫護人員會對於孕婦的投入感到高興!建議您應以誠懇及溫和的口氣,和醫師討論您所希望的生產過程及內容。                           


問題2:和醫護人員討論生產計畫的注意事項?


生產計畫書是孕婦表達對理想生產的期待,以下注意事項可幫助計畫能順利進行:


*讓醫護人員了解妳是有彈性的,在緊急狀況時需要他們為妳做些決定,也相信醫護團隊會讓妳和寶寶健康和安全!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事都會跟著妳的生產計畫進行的。


*生產計畫是一個喜好的說明,不是一個合約,如果孕婦的想法改變或有新的想法,希望都能被尊重,所以還是可以依當時的情況而做修正。                           


問題3:生產計畫因人而異?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與習慣,因此「生產計畫書」沒有固定模式,可根據個人的喜好加以修改,但一切以「母嬰均安」為最高原則。舉例說明,有人喜歡昏暗的燈光、居家的感覺,因為這樣能讓她感到自在、放鬆;但有人喜歡明亮、機器完備的感覺,因為這種高科技感讓她到放心,若勉強要她接受前者的環境,說不定她會沒安全感而覺得有壓力呢!
所以生產計畫當然是因人而異,除非是安全考量,否則不要強迫產婦接受她不想要的方式,因此事先做好完善的溝通並取得共識是很重要的。


               生產計畫書範例


凖媽媽姓名:                    凖爸爸姓名:             


年齡:             胎次:      胎    預產期:       月  


我最期望的陪產者是:               他(她)的大名:            


我期待一個健康、愉快的生產經驗,也充分了解以下各項資訊,但我知道並非所有的事情都一定得按著計畫進行,它是有彈性的,必須視生產當時的情況做必要的醫療程序。以下的種種是要讓醫師及醫院的工作人員聽到我的聲音,知道我的需要。經過討論了解之後,我做下列的勾選。
































選             項
1.□我要剔除部分(陰道口與肛門之間)陰毛1.□我不要剔除陰毛(陰道口與肛門之間)
2.□我接受灌腸2.□我入院前已解過大便,我不要接受灌腸
3.□我接受靜脈點滴注射3.□我希望在進入產房之前不要靜脈點滴注射
4.□我要喝/吃點東西4.□我選擇不要喝/吃點東西
5.□我希望能下床走動5.□我選擇完全臥床待產
6.□需要時我要淋浴6.□我不需要淋浴
7.□我要間歇使用胎兒電子監視器7.□我要持續使用胎兒電子監視器
8.□我要採腰部以上直立姿勢用力8.□我選擇躺在床上用力
9.□我接受常規的會陰切開9.□我希望是經醫師判斷後的選擇性會陰切開

其他的期望(可自行加入您的其他意見):


我的簽名:             醫師的簽名:             日期:       月  


感謝您的填寫,請於至產房待產時,將本計畫書交給照護人員。謝謝!


建議


廖基元主任表示,不論是在大醫院、中小型醫院或診所生產,都要跟醫師有良好的溝通,萬一有緊急狀況時如何處理,如果您覺得妥當就可以在那裡生產。然而無論在哪生產,後盾一定要強,因為有時病情變化很快,例如突然產後大出血,出血快到無法想像,萬一後盾的設備、人力及速度不夠,會來不及應對。


若是低風險妊娠(例如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前胎沒有剖腹產、沒有前置胎盤),在診所產檢及生產,流程方便又容易見到醫師本人,是不錯的選擇。然而低風險隨時可能變高風險,而且是無預警的,常常是只有幾分鐘就急轉直下,所以要後送必須先弄清楚。若是高風險妊娠(佔約10%),則建議到醫院生產,比較有足夠的醫療人力及設備。


大醫院雖然有程序複雜的缺點,但也在向人性化生產靠過去;小醫院或診所又向大醫院的完整設備及人力靠過去,所以彼此都有修正及折衷。另外,現在很流行的醫院外診所,醫師都是出自大醫院,技術可以放心,在診所產檢方便、到醫院生產安全,醫療資源共享、各取雙方優點,是不錯的折衷方法。


周大中醫發現,有些人就是不愛去大醫院,因為覺得冰冷、要等很久;也有人擔心診所或小醫院的醫療資源不夠,而選擇去大醫院生產比較安心。每個人的思維不同,這是信賴感問題。但「母子均安」則是不變的最高原則!


圖說A:大醫院醫療資源豐富,比較安全且安心。


圖說B:陳月卿親子照。


圖說C:廖基元主任提醒,不論在哪生產,都要跟醫師有良好的溝通。


廖基元


學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


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科訓練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高危險妊娠訓練
美國芝加哥鳳凰城腹腔鏡手術訓練


現任


花蓮基督教門諾會醫院婦產科主任


周大中


學歷


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系畢


經歷


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特約主治醫師


協和婦女醫院婦產科主任


現任周大中婦產科診所院長


引用:  (嬰兒與母親雜誌:www.mababy.com)

好棒哥和烏龜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子宮頸長度,與早產、剖腹產有關


嬰兒與母親 2月號 NO.412


文╱基隆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主治醫師 江其鑫
輯╱張玉櫻


您知道嗎?孕婦的子宮頸在懷孕20週之後,會輕微的變短,32週之後會變得更短。若子宮頸長度短於2.5公分,可能會增加早產的風險喔!但若子宮頸長度超過4.5公分,則有可能催生失敗而需要剖腹生產!所以孕媽咪們注意一下,16〜32週時,您的子宮頸是幾公分?



2.5〜4.5公分較佳


生命之河的源頭

子宮頸是子宮的一部份,子宮頸的位置巧妙的連接子宮腔與陰道,在生育上非常重要!子宮頸提供精子一個居住的場所及一條便捷的通道,通往子宮腔以利精子於輸卵管中與卵子結合及受精。子宮頸、子宮腔與兩側輸卵管形成了奧妙美麗的生命之河,而這生命之河的大門就是子宮頸。

子宮頸的外觀一般為周長2〜3公分之圓形或橢圓形,其中心有個入口稱為子宮頸「外頸口」,外頸口之形狀可因是否有自然生產過而改變,沒生過的其形狀為圓形,生過的因擴張及裂傷而形成一條橫線形狀。子宮頸外頸口之直徑,一般可擴張容納3〜5mm之子宮鏡,進入外頸口後即可發現通道漸漸變寬,直徑可增至約5〜7mm,佈滿腺體及隱窩,此為子宮頸「內頸管」;再往上直徑又開始收斂至3〜5mm,通過子宮頸內頸口後,即是開闊的子宮腔了,很像桃花源記裡的山洞「初極狹後豁然開朗」的形容!

子宮頸的長度,每個人都有些許不同,介於3〜5公分之間,子宮頸一般是可觸摸到的,於內診時及有性經驗之婦女,以食指伸入陰道的長度,就可感覺觸感似鼻尖的圓形物體,就是子宮頸了!

 

如何測量子宮頸長度?

子宮頸長度的檢查需靠影像學檢查,一般有超音波、子宮輸卵管攝影(HSG)、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MRI)影像等檢查。但子宮輸卵管攝影可因子宮前傾或後傾而無法判斷其長度,且為X光幅射,懷孕時期不能檢查;電腦斷層掃瞄亦為高輻射劑量之檢查,懷孕時期不適合,且為非常昂貴之檢查。所以目前測量子宮頸長度之檢查,以超音波最恰當且安全,懷孕時期最適用又經濟!

但要注意的是,測量懷孕前或懷孕15週之前的子宮頸長度,對於預測早產無任何臨床意義!

◎超音波

使用超音波測量子宮頸長度可有兩種方法:經陰道及經腹部超音波檢查,其中以經陰道超音波檢查較為精確及可信。最適當的檢查條件包括:看到V型缺口的子宮內頸口,及呈現三角型超音波高密度區域的子宮外頸口,同時看到介於子宮內外頸口之間一條隱約可見的超音波高密度或低密度的一條線,即為子宮內頸管,然後直接測量超音波下之子宮頸內口及外頸口之間的直線距離,即為最正確之測量。

◎內診及鴨嘴視診

    子宮頸之檢查除超音波外,內診(指診)及鴨嘴視診可幫助對早產之判斷,內診可了解子宮頸之擴張、位置及軟硬度,這些都無法由超音波檢查出來的,特別是子宮頸閉鎖不全!

 

子宮頸長度,隨懷孕週數而變化

    子宮頸於懷孕20〜32週之間,會輕微的變短,在32週後會變短的更明顯。在懷孕20〜30週之間,每個孕婦的子宮頸長度,呈現正常曲線分佈:

◎ 約有5%此時期之孕婦其子宮頸長度小於2公分。

◎ 約有10%之孕婦其子宮頸長度為2.5公分。

◎ 大部份之孕婦此時子宮頸長度介於2.5〜4.5公分之間,平均為3.5公分長。

◎ 約有10%的孕婦,其子宮頸長度超過4.5公分。

    一般來說,於懷孕22週之前,子宮頸長度為4公分,於懷孕22〜32週時,子宮頸長為3.5公分,於32週之後,長度減少至3公分,當子宮頸長度短於2.5公分時,可能會增加早產的風險!

 

子宮頸長度太短的原因

    子宮頸是由肌肉、結締組織及腺體所構成的管狀結構,其變化可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影響子宮頸變短之因素並不清楚,可能有以下原因:

◎ 較多見之原因為生物化學因素:例如感染及發炎、子宮頸缺乏血液之灌流、胎兒腦內啟動分娩之荷爾蒙機制過早發動,或胎盤異常所導致之母體胎兒不正常出血。

◎ 較少見之原因為生物物理因素:例如子宮過度撐張、子宮收縮。

◎ 先天性或後天性因手術所致之子宮頸閉鎖不全也是另一項重要的原因!

    子宮頸變化之前,會先變薄(effacement),由子宮內頸口開始變化,形成漏斗狀及沿著子宮頸管,形成類似英文字母T、Y、V及U型之變化,然後一路延伸至子宮外頸口,此後子宮頸開始變短、變更薄,並會慢慢打開而至消失,開始早產的序曲。

 

可使用子宮頸長度來預測早產嗎?

◎ 對曾經有早產疾病史的孕婦:本身就是屬於早產的高危險群,此時子宮頸長度若小於2.5公分,其發生於35週之前的早產率高達26%。

◎ 對無早產疾病史之孕婦:即低危險群,使用子宮頸長度小於2.5公分之標準,無法有效預測病人是否會於35週之前發生早產。

◎ 當病人已有早產之症狀(如子宮收縮)時:若其子宮頸長度短於3公分,有80〜100%之早產兆孕婦會發生早產分娩。若子宮頸長度短於1.5公分之早產兆孕婦,有6成會於7天內分娩。

 

關不上的大門──子宮頸閉鎖不全

    「子宮頸閉鎖不全」是指子宮頸組織發生結構上之弱點而導致流產及早產,典型病患常有於第二孕期(13〜24週之間)發生無痛的子宮頸擴張而導致分娩的病史!

◎通常子宮頸常度較短、易早產

    通常子宮頸閉鎖不全者,會有較短的子宮頸,因子宮頸發生變化而導致早產分娩的機制及因素,與先前子宮頸過短而發生早產的原因相同或類似!

◎發生原因

    子宮頸閉鎖不全的發生原因,可為先天性及後天性:

(1) 先天性的原因:包括子宮頸長度之先天差異、子宮頸膠原差異、子宮異常、致畸胎原或致畸胎藥等導致。

(2) 後天性的原因:包括子宮頸裂傷,源於自發性、產鉗、真空吸引器或剖腹產所導致;以及婦科手術之前子宮頸擴張手術(如子宮刮搔術、流產手術及終止妊娠之引產);另外如子宮頸切片、雷射、電燒灼及子宮頸圓錐狀大切片(使用電刀或刀片)。

◎治療方法

    子宮頸閉鎖不全可以使用子宮頸縫合手術或安胎藥物來治療。

 

子宮頸太長,增加剖腹產機率?

    子宮頸長度可能超過4.5公分,大約有10%之孕婦於懷孕16〜32週時,其子宮頸較長,一般來說除了子宮頸先天形成較長外,後天的原因可能有手術後之沾黏(如前胎剖腹產造成子宮及前腹壁緊緊沾黏,以致拉長子宮頸),及巨大子宮肌瘤造成子宮頸不正常之延伸。

    子宮頸長度過長是否會造成引產或催生失敗?目前並無臨床上的證據,然而因剖腹產沾黏及肌瘤所致之子宮頸過長,則有可能於催生時子宮破裂或影響產程而需要剖腹生產!

 

結語

    子宮頸長度於懷孕週數16〜32週時,若短於2.5公分,可能會發生早產,當然子宮頸長度之超音波測量必須正確。

    不是所有的孕婦都須做子宮頸長度之篩檢,特別是對無早產史之低危險群者可能無效;相對的,對有早產史或正發生早產徵兆者,可使用子宮頸長度預測或監測早產之發生,除了超音波之外,內診(指診)或使用鴨嘴視診,對早產之評估都有幫助!

 

江其鑫

學歷

中山大學醫學系

經歷

台北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台北長庚醫院婦產部助理教授


現任基隆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主治醫師

好棒哥和烏龜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坐月子掌握飲食4原則


 媽咪寶貝 1月號 NO.127


 諮詢/振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許毓芬
 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蘇素滿


 10月懷胎,生產僅在一朝。產婦面對身體大量氣力虛耗的同時,此時還要哺餵母乳,除 了坐月子期間的營養攝取外,如何修復身體、增加乳汁的分泌也都需要靠正確的食補與藥湯來做對月子。本期特地邀請中醫師與營養師來解答,提供正確的坐月子觀念。



 


代謝修補沒煩惱


俗話說:「月內沒做好,呷老就艱苦」,坐月子對於女性而言無疑是非常重要的ㄧ件事。坐月子俗稱的「月內」,主要是希望媽咪的身心能夠享有充分地休息與康復,進一步促進乳汁的分泌達到餵哺孩子的目的。因此在飲食上也會特別針對不同體質的媽咪做不同的食補與藥補的調理,藉以代謝、修復媽咪的氣血與滋補身體的營養。


產後休息的重要性


振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許毓芬指出隨著女性懷胎十月,體重增加,整體的新陳代謝與需求都會使孕媽咪的負荷增加。在生產期間(從子宮開始收縮算起到嬰兒出生),整個產程對初產婦(初次生產)來說至少要歷經32小時,經產婦(生過小孩)也有23小時,於是生產過程對女性的身心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負荷,會造成氣血不足、氣力耗盡,因此產後的休息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產婦的情緒起伏也會影響乳汁的分泌,在中醫學中所謂的肝鬱,還包括自律神經的部分,所以產婦謹記要好好維持情緒的平和,不要過於緊張。而產後憂鬱通常是因為荷爾蒙的瞬間改變,造成情緒波動過大,建議家人一定要多加關心與陪伴。


許毓芬醫師提到坐月子是要預防及消除產後不適,通常因為孕期腰部肌肉的負荷增加,加上分娩時的用力、出血與出汗所造成的「陰氣虧虛、元氣耗損、百脈空虛」等現象,此時身體容易遭受外邪入侵,常見貧血、身痛、腹痛便秘等不適的狀況,一般而言坐月子至少需要六週的時間,但仍需要視產後女性的不同體質與復原快慢而定。


產後注意4要點


因為產後女性的體質多屬於「氣」、「血」、「津液」不足,容易受外邪而造成寒凝血瘀,即中醫所謂的「虛寒瘀症」,因此許毓芬醫師提供女性朋友們在坐月子期間要特別注意以下四點:


1注重保暖、避免著涼


同時要避免過於溫暖引起出汗過多,不宜使用冷水淋浴,以免出現關節痠痛的症狀。


2多休息、睡眠足


不宜過度勞累,以免惡露延長或引起子宮下垂、陰道下脫。但也要適度活動,使氣血通暢、促進身體復原,產後8天內禁房事,利於子宮恢復即避免感染。


3做好外陰清潔


防止因為惡露排出時所受到的感染。


4增加營養


多食用蛋白質豐富且易消化的食物,而食物不宜過於肥(油)膩,過寒或過熱也不宜。


掌握4原則 代謝修補沒煩惱


許毓芬醫師說明坐月子有關食補或藥補的任務,簡單說來整個過程都在「調補氣血」,在中醫上來說會有階段性的用藥,但是每一個原則都是依循產後媽咪身體的狀況做藥補的調整,唯一要注意的是媽咪選擇哺乳或是不哺乳在食補的選擇上會特別注意含有發乳類的營養成分。


食物的攝取上,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蘇素滿表示飲食攝取要均衡,此時的女性因為處於高代謝期,需要高熱量、高蛋白以及高維生素,水分飲用要足夠,並依照不同體質與產後不同的狀況作調整與控管。譬如在傷口修復期可以增加蛋白質的攝取,促進身體的組織再造與乳汁分泌,哺乳期間可以多增加發乳類的食物補充營養。剖婦產的女性因為傷口復原需要時間,因此建議產後1-3天的食物中避免酒精的添加。


抽言:老薑與嫩薑大不同,如何放才正確?



營養充足的月子餐


蘇素滿醫師指出坐月子期間一定要營養充足,當熱量攝取足夠之後,奶水就會充足,營養師進一步提供坐月子期間營養的攝取需要注意以下重點:


1主食類約3-4晚五穀根莖類的食物(建議未加工的穀類,纖維量才足夠)。


2肉魚豆蛋奶約,牛奶一天約2杯。


3蔬菜3碗、水果2份。


4水分建議3000c.c.(特別是有哺乳的媽咪)



 


一、清除惡露


許毓芬醫師提到坐月子期間首先會使用一些藥膳協助女性將惡露排出,所以會給予活血去瘀的藥物,以生化湯和麻油雞最為常見。另外產後婦女也會出現氣血不足,同時要注意不同的復原狀況予以調補氣血。通常中藥會給予較為緩和性質的藥補來增加活血也一併補血,如丹蔘、當歸、川芎等。


1生化湯:自然產婦通常產後第一天開始服用,如果過度活血恐會影響氣血不足,剖婦產視出院後惡露有無排除乾淨再來決定是否需要服用生化湯。如果惡露已經排淨仍想要繼續服用生化湯,醫師建議將桃仁去掉。惡露中若血塊多,可添加肉桂補足偏寒的體質;惡露稀少則加蒲黃、五靈脂。子宮收縮差則加益母草等。


2麻油雞:麻油、酒與老薑都會幫助子宮收縮,雞肉是補充蛋白質的來源。酒可以將某些藥材的成分萃取而出,烹調產後藥膳使用老薑而非嫩薑,老薑性屬溫熱。要注意的是如果產婦本身體質燥熱可以用苦茶油來替代麻油;有肝病者,以米酒水(酒精成分已去掉)代替全酒燉煮。



生化湯要服用一個月?


許毓芬醫師指出生化湯要服用一個月是很嚴重的觀念錯誤!生化湯的目的主要協助惡露的排出,去淤同時補血及溫通經絡的效果,通常是自然產後第一天或是隔三天即可服用。但要注意的是因為現代女性生產多在醫療院所,有時已投以「子宮收縮劑」,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延後或減少生化湯的服用。一般服用五至七帖,剖腹產建議產後第七天後服用三、四帖,多服用生化湯往往會造成惡露排除時間延長或大量出血最後導致貧血,絕對小心與注意!



 


二、促進乳汁


一般而言胎兒分娩後,產婦即進入哺乳期,蘇素滿營養師說明若有哺乳的媽咪在月子期間的熱量需求會較一般女性多出300-500大卡,著重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微量元素等的攝取,此時營養來源正確且充足也有助於嬰兒營養的獲得。時間歷程約半年,直到斷奶才維持正常熱量的攝取。未哺乳的媽咪,蘇素滿營養師建議在產後3天到一星期間因為身體虛弱,一方面也是因為產後高代謝期,所以營養的攝取熱量也要比平時多增加300-500大卡,以應付身體機能的代謝與修復。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乳為血之餘,此時期的藥湯以增補氣血為重要。有些人會認為產婦氣虛而提供人蔘茶飲用,但醫師指出人蔘(高麗蔘)會加快退奶,如果有哺乳的媽咪就不要飲用。哺乳期最重要的是「吃」和「睡」,睡眠與營養充足,乳汁便會足夠。


1豬腳燉花生


豬腳富含膠質、蛋白質與脂肪,有滋補陰液的功效,也可補氣血,許毓芬醫師建議可以適時在食物中添加中藥補血滋潤,加強乳汁分泌,素食者,可選擇膠質多的植物譬如黑木耳、白木耳、珊瑚草,萵苣等。


2青木瓜排骨


產後婦女若奶水不足,亦可用青木瓜排骨煮湯吃,對於促進乳汁分泌有效。素食者若要嘗試,可用豆腐皮代替排骨。許毓芬醫師補充青木瓜排骨湯中適時加入四物去烹調,不過因為四物乃為補血的藥物並沒有補氣,因此建議再添加黃耆與黨參做為補氣的功效來源,或者用八珍的效果會更好。


三、增補氣血:


產後約2個星期,將重點放在「養血」與「補氣」,如當歸、黨參、川芎、黃耆、茯苓等促進新陳代謝與幫助子宮機能恢復。之後重點讓身體機能完全恢復,服用四物或是八珍湯養血補氣。許毓芬醫師建議若是怕補湯過於燥熱,可以在藥湯中添加少許沒有味道的玉竹、麥門冬等寒性藥材。


1四物湯


四物成分有當歸、川芎、生地、芍藥。是補血、行血、活血的作用,使臉色紅潤、肌膚光滑,產後服用達到補血的功效。


2八珍湯


八珍就是四物加上用來調脾胃的四君子,四君子成分有黨參、茯苓、白朮、甘草。四物湯補血、四君子湯補氣,因此喝八珍不僅可補血又可補氣,氣血充足。


四、修復機能


有的媽咪會誤以為生產完後,會造成身體老化,許毓芬醫師特別指出只要坐月子期間好好調補氣血,達到滋潤補血的目的,即可促使身體機能恢復,身體就會保養好。但是有的人本身即是燥熱上火的體質,在產後便不適宜太補。


依不同的產後體質掌握好前三階段,「充足休息」、「均衡飲食」在產後身體機能的修復上相信可以達到。蘇素滿營養師補充現代人營養充足,反倒要注意是否在月子期間補過頭,造成營養過剩,而非營養不良,適量補充營養,注意飲食均衡,過猶不及可就不好了,但是若太過小心翼翼擔心產後身材變形走樣,而拒絕充足飲食,也不是正確的做法。


驅散產後不適


許毓芬醫師指出古代中醫有些無法完全通用於現代產婦,特別是因為西方醫學的生產方式如剖腹產或是外陰切開等外科手術,所以造成產後身體不適的狀況有很多種原因,除了體虛可以藥補之外,其他都要針對體質來做解決,最重要的記得和醫師做診療上的討論與評估解決產後不適。


1產後身痛


許毓芬醫師解釋產後身痛是嚴寒季節分娩後常見的一種症狀,由於產褥期間出現肢體關節的痠痛、麻木、腫脹等狀況發生,也是俗稱的「產後風」,以冬天生產最為常見。而產後多虛多瘀,一般以正虛邪實者多,故治以補氣養血、去風散寒、除濕通絡為主,切忌生冷食物(蔬菜建議加蔥、薑、蒜等溫熱食材輔助)、寒性水果(如:西瓜、哈密瓜、橘子、柚子、奇異果等)。食補方面可注重:杜仲、續斷、羊肉、薑、當歸、桑寄生、菟絲子等。


2產後便秘


許毓芬醫師解釋產後便秘通常因為產後失血引起,或是臥床太久沒有運動,或外陰傷口疼動不敢用力解便,中醫會依不同的方法給予助軟便的藥,例如當歸可以幫助補血又可軟便,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服用四物湯會拉肚子(四物中除了川芎外都有滋潤軟便的效果)。蘇素滿營養師建議食物中多攝取纖維素增加排便的通暢。


3產後腹瀉


食用過於油膩或是生冷的食物引起,或是病患體虛引起。蘇素滿營養師指出若有腹瀉問題的情形發生,水分的補充要足夠以防止身體脫水,腹瀉期間可補充熱舒跑、溫性果汁(如蘋果、葡萄等),以稀飯及清淡進食的方式慢慢恢復至正常飲食。許毓芬醫師指出如果是剖腹產後出現便秘或是腹瀉症狀,要考慮手術誘發症狀的可能性,與醫師討論找出原因。


4產後發熱


許毓芬醫師提及無其他合併症狀的發熱可能因體虛引起,但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另外乳腺發炎阻塞也有可能會引起發熱,外陰感染或腹腔感染也都會引起,一定要到醫院就診方能診察原因,進一步對症下藥。


5產後腰痠背痛


孕媽咪在妊娠期間因為身負胎兒,體重增加,對於腰部肌肉的負荷也會增加,許毓芬醫師表示,妊娠後期需要使用拖腹帶以減少腰部肌肉的負荷,一方面和臥床太久活動太少有關,不建議躺太軟的床,從中醫角度認為腎主骨、肝主經、脾主肌肉,會給予補腎氣強化筋骨力量的藥材,例如杜仲、續斷。


許毓芬


現任:振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蘇素滿


現任: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


引用:  (嬰兒與母親雜誌:www.mababy.com)

好棒哥和烏龜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生產自費項目,提升孕產品質


嬰兒與母親 2月號 NO.412


文/姚博琳婦產科診所婦產科專任主治醫師 張令瑋
照片提供/漂亮孕媽咪蘇筱雯


其實,在安全無虞地將寶寶生出來的範疇內,健保可以說是給付了所有醫療照護項目,但是有幾項自費項目,的確可以在安全之上,多提升待產品質,或者改善剖腹產後舒適度,與降低剖腹產併發症。



 


smart孕媽咪必知


無痛分娩—-增進生產舒適度

生產之痛,痛起來甚至可以『痛不欲生』(痛到不想生)來形容!先進的麻醉醫學,可在不傷害胎兒的前提下,幫助準媽媽們整個待產過程輕鬆無負擔,不畏懼自然產。在美國平均有七成的產婦接受無痛分娩,有些醫院甚至高達九成。可惜在台灣,多數老一輩家長接受度不高,或者孕婦之間流傳著似是而非的疑慮,使國內的產婦約只有5%接受無痛分娩。

其實,難以承受的產痛沒有適當處理的話,疼痛、焦慮及壓力,會引起腎上腺素大量分泌,因而減少子宮血流量,造成子宮收縮效能降低而使產程延長,或者造成胎盤循環不良增加胎兒窘迫機會。疼痛也會讓準媽媽們呼吸急促、換氣過度,換來頭暈手腳麻等更多的不適。隨著疼痛加劇,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心臟負荷增加,讓原本就有潛在疾病,如心臟病、妊娠毒血症等的準媽媽們,可能誘發出併發症。也可能因長期陣痛耗損體力,最後子宮頸全開需要用力時已經使不上力。結果都是增加剖腹產手術的機會。

最常使用的無痛分娩方法為硬膜外阻斷術。這是一種區域性麻醉,使用比一般手術麻醉低很多的劑量,做到只阻斷痛覺神經而不干擾運動神經,所以不影響用力。一般施打無痛分娩的時機為:陣痛中,子宮頸開口約3~4公分。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如血壓低、發抖、尿不出來、暫時性頭痛、暫時性背痛。藥效過後症狀通常也跟著解除。自費約需6000元。

 

術後止痛—-讓產婦好好休息

除非特殊情況,否則剖腹產一般採取脊椎麻醉。如果不施行術後止痛,麻醉止痛效果大約只能維持幾小時,之後子宮收縮與傷口疼痛可能就會以排山倒海之勢襲來。如此一來不但產後無法好好休息,還可能影響術後各方面恢復,更不用說要早早哺餵母乳。

剖腹產術後止痛的方式,有病患自控式靜脈注射止痛法和硬脊膜外注射止痛法。病患自控式靜脈注射止痛法是由醫師設定好一個輸注止痛藥的裝置,除可按照設定好的藥量自動給藥,讓藥物保持平穩的血中濃度,也讓病患在安全許可範圍內自己控制或加強藥量。投予藥物為類嗎啡止痛藥或非類固醇性抗發炎止痛藥(NSAID),或兩者並用。

硬脊膜外注射止痛法則是經由硬脊膜外導管給予低劑量的止痛藥物。止痛方式是侷限於半身式,對全身性的影響較小,且使用的藥物劑量低,因此剖腹產後打算哺餵母乳的媽咪們不用擔心會經由母乳影響到寶寶。通常早晚各投藥一次即可獲得良好止痛。一般而言使用不會超過兩到三天。兩種止痛方法皆可獲得良好之止痛效果,且各有其優缺點。除非有特殊的不適應症,否則可自行選擇其中一種施打。自費約需6000~8000元。

  

防沾黏—-降低剖腹產併發症

所謂沾黏,是身體組織在傷口癒合時的自然生理反應,導致本來應該分開的組織或器官互相黏在一起。根據一項2007年發表在美國婦產科醫學會雜誌的研究顯示:接受一次剖腹產後發生沾黏的機率為46%,若接受兩次以上,發生率則高於75%。

沾黏造成的併發症包括腸道功能受影響、慢性下腹痛,還有15~20%可能造成之後不孕的問題。

降低沾黏形成之道,包括良好的手術技術、選用較不會造成身體發炎或排斥反應的縫線、使用藥物控制發炎現象的產生及使用防沾黏產品等。

手術中使用防沾黏產品,用意在於把傷口與週遭組織器官隔開,降低在癒合過程中發生沾黏的機會。目前使用的可吸收防沾黏產品,材質常見的有玻尿酸、乳酸及纖維素等,以玻尿酸薄膜為例,在體內停留的時間為7天,7天後人體就可自行吸收,實驗證實的確可降低沾黏的發生,在美國與日本已廣泛使用為防沾黏措施之一。自費約需10000~15000元。

 

 

結語

生產的本質應該是母子均安、享受生命的喜悅,而不是疼痛,更不是留下後遺症。健保給付的項目已能涵蓋安全生產。除此之外,準媽媽們更應該被善待,所以這些增加生產舒適度、不痛、促進產後恢復、免於恐懼的自費醫療措施,是值得列入選擇的。

 

張令瑋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

經歷: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 主治醫師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中心生化所分子醫學部門研究員

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 遺傳學科 主治醫師

現任:台南市姚博琳婦產科診所婦產科專任主治醫師

台南市婦兒安婦幼中心婦產科兼任主治醫師

好棒哥和烏龜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產育兒知識+臨盆採購清單


媽咪寶貝 2月號 NO.128


採訪撰文/陳安琪
諮詢/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醫療財團法人臺安醫院護理部督導劉文琪
模特兒/白雅雯
攝影/米果攝影(0918-356564)


小寶貝即將誕生,無論是從生理心理再到日常必備的用品,妳都準備好了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是妳對迎接新生命還感到手足無措,沒關係,我們貼心的整理出新手爸媽非懂不可的孕產育兒知識和購物清單,看了雜誌後您的所需就能全部一次通通補齊!



 


準媽媽所有需求一次滿足!

 

 

別緊張!媽咪不可不知的生產5大重點題

 自然產v.s.剖腹產

媽咪們一定都被問過這句話:「媽媽妳什麼時候生貝比呀?」一般產婦大概會推算現在的週數到40週還有多久,認為就是這個「足月產」的時間寶寶才會出生,不過臺安醫院產後護理之家的劉文琪督導告訴我們,現在對於足月產的定義和以往略有不同,產婦在37週­­到40週生產都可以算是足月產喔!

那麼,自然生產若出現什麼徵兆就代表寶寶即將報到呢?第一個產兆是媽媽感到腹部規律且循序漸進的疼痛就代表子宮開始在收縮了,同時間還會合倂有第二個產兆——持續增加的出血現象,可就得快快提著包包去醫院待產囉!有時甚至還會出現第三個是比較不好的產兆——早期破水,早期破水發生的原因至今不夠明確,不過大多會指向可能媽媽有感染的狀況,所以基本上早期破水的產婦若24小時未能產下寶寶,醫師便會給予催生進行生產。根據中央健康保險局規定,自然產的媽媽在產後住院3天便可以返家休養,剖腹產的媽媽則要住院5天,另外必須依照寶寶的狀況,經小兒科醫評估後無特殊狀況比方說黃疸指數偏高等,就可帶著寶寶返家休息。

自然產的初產婦(第一胎)通常產程至少會歷時16~20小時不等,產程也因為上述的狀況和每個人的體質而略有不同,經產婦(第二胎和第二胎以上)的產程就更為簡短了,基本上約會歷經8到12個小時左右,有時則更快。剖腹產的產婦因為生產的程序很固定,從剖腹取出寶寶再到縫合傷口,會在一個小時以內完成手術。

 

會陰裂傷v.s.剖腹傷口

不管是採取哪一種生產方式必定都有其優缺點,比方說自然產的子宮收縮雖然很痛,但傷口較小復原較快。剖腹產雖然歷時較短,但產後復原期較長且傷口較大需小心照顧避免感染。如果談到生產方式之於寶寶本身的益處,由於自然產的過程中寶寶的肺部有受到擠壓,所以出生後肺部的擴張能力較佳,而上述過程剖腹產的寶寶都沒經歷過,所以肺部的擴張功能自然較差,活動能力也稍弱了點。

自然產後媽媽們都必須面對或大或小的會陰裂傷問題,如果在產程中媽媽的用力得當,醫師的處置也很得宜,其實媽媽不會有太大的會陰傷口(通常約是2度到3度的裂傷)。但如果是急產的狀況,撕裂傷當然也會比較嚴重,而且懷孕後期胎兒壓迫到媽媽的下腔靜脈導致媽媽有痔瘡問題,痔瘡可能在用力的同時也從肛門跑出,遇上這種情況的媽媽往往就必須施行「溫水坐浴」來保護傷口了,嚴重時可能需持續坐浴數週。

剖腹產的傷口問題便是那條位於下腹部的手術傷疤,第一點要重視的是護理傷口避免感染,第二點就是可藉由「外力」比方說美容膠布等幫助傷口恢復平整,現在的傷口其實都不會很大,只要認真照顧傷口就可以復原到很好的程度喔!

 

親子同室要不要?

親子同室以前稱之的母嬰同室,一直是國民健康局很推動的一項產後措施,目的是希望產後的媽媽在醫院就能由護理人員的照顧指導下,快速的學會哺育寶寶應有的知識和技巧,尤其著重母乳哺餵的照護,出院返家後便可以自己持續的哺餵寶寶。

女性在產後會有三個階段的心理調適過程:接受期(taking in)、緊執期(taking hold phase)、釋放期(letting~go phase)。第一階段會在產後1到2天內發生,媽咪覺得自己在生產過程中很痛卻很勇敢,將焦點放在自己身上;進入第二階段會開始凝視自己的小寶貝,端詳孩子並且學習著如何照顧保護他,通常護理人員也會在此一階段介入施以衛教;第三階段在產後一週內會出現,媽咪已經可以獨立照顧新生寶寶。但東方女性往往在第一到第二階段的過程中滯留太久,覺得自己產後太疲累需要休息,也就因此錯失了很多的黃金期,好比說營養成分最珍貴的母乳就在這個時期分泌,所以現在為什麼也很提倡「產檯即時哺餵」,就是希望寶寶一出生後就能貼近媽媽吸吮乳汁,同時緊靠胸口感受最令寶寶安心的媽媽的心跳聲。親餵母乳的產婦會兩種很特殊的激素——催產激素(oxytocin)以及泌乳激素(prolactin),其中尤以腦下垂體分泌的催產激素尤為特別,比方說媽咪聽到寶寶的哭聲後母性便會展露,此時頭腦會下令要讓乳汁大量分泌滿足寶寶的需求,是人類身為母親後會經歷的一段很奇妙的生理過程。

親子同室唯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發生傳染疾病的危險——所以如果有罹患傳染疾病包括感冒等他人,可能將病菌帶來給寶寶,所以必須要戴口罩或等病好了再探視嬰兒,但人一出生面臨的本就是一個有細菌存在的環境,除非是真的生病才要避免來看小寶寶,不然一般人給寶寶一點細微的小病菌其實是在無形中替孩子打了預防針,家長倒是無須過度擔心。

 

自然而然的親餵母乳

劉文琪督導表示,其實媽媽讓孩子喝母乳是再自然不過的一件事情,只要媽媽覺得舒服寶寶又能喝到奶就好,然後在親餵時偶爾要低頭注意一下寶寶的呼吸和吸吮的狀況,不要讓寶寶覺得壓迫或是被悶住。如果真的說要特別去注意什麼,那就是素食的媽媽要多加補充容易不足的鐵質和維生素B12,多吃些深綠色蔬菜、海藻類、黃豆類、起司,或者是吃點維他命補充營養。寶寶在六個月大的時候特別需要鐵質和B12來應付生長所需,所以除了媽媽的母乳營養要充足外,也可以額外開始讓孩子吃些副食品,雙管齊下寶寶的發育才會更好。

 

 






妳知道嗎?

國外在面試應徵工作的新人時曾做過一個很有趣的統計——在填寫的性向問卷加入兩個選項:你是自然產或剖腹產出生?是喝母乳還是配方牛奶長大?有趣的事是統計結果顯示自然產出生者的抗壓性比剖腹產出生者還要高唷!或許是因為在自然產的出生過程中孩子必須自己努力,若中途放棄可能就會死亡或成為腦性麻痺,不過一個人的個性受到後天影響往往也很大,倒不見得有這麼絕對的相關性啦!

  產後運動不可少,身材恢復好簡單


有的媽媽很擔心產後身材恢復的問題,劉文琪督導表示,其實產後六個月都是身材恢復的黃金期,護理人員會視情況教妳一些可在床上或下床實行的產後運動,藉此幫助身體的復原和身材的恢復,等到坐完月子,會陰傷口復原後就可以去泳池游泳,這是最能運動到全身、幫助身型復原的運動之一。

說到產後瘦身,不能不提的就是親餵母乳的功效,因為媽媽每日都需要生產大量的乳汁讓寶寶食用,所以自然會消耗比較多的熱量,而且寶寶在吸吮乳頭的同時會進一步刺激子宮收縮,於是女性的腹部會更快速的消瘦下去。但女性在產後乳房漲大胸部肌肉拉長,若不適時做些按摩乳房可是會變型的,於是好的胸罩也就格外重要,要挑選機能良好的胸罩才足以支撐負荷媽媽的乳房。

除了運動外當然也要慎選飲食,可以調理身體和幫助泌乳的食物很多,但不應一味只吃高蛋白質的肉類食物,過多的高蛋白飲食較易導致便秘也無益於瘦身,飲食還是要均衡多變,營養自然豐富又充足喔!

 

別慌亂!新手媽咪的育兒3大重點題

什麼時候該喝奶?寶寶真的餓了嗎?

相信很多新手爸媽一定都有這個疑問——新生兒餓了又不會說,那麼一天究竟該喝幾次奶呢?關於這點劉文琪督導告訴我們,喝母乳的寶寶並不會有固定餵食時間,不過寶寶在剛出生時平均約兩小時左右就會想要喝奶,所以一天約餵10次到12次左右也不為過,由於母乳非常貼近人體,其好吸收好消化的特性讓媽媽可以放心的給寶寶食用。但是配方奶可就有些不同了,配方奶常會額外添加其他的成分,擔心過量會造成寶寶的身體負擔所以希望能建立定量的規律飲食習慣,以下是配方奶寶寶的熱量計算公式——以每公斤乘以110~120卡的方式計算,假設一個寶寶有4公斤,一公斤約需要110卡,所以一天應該最少要攝取約440卡左右的熱量唷!爸媽們應該注意寶寶所需的一日所需的熱量來分配每次餵食的份量,讓孩子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

 

一直便便是不是拉肚子了?

剛出生後的幾天,寶寶會排出近似黑色瀝青狀的胎便,但之後的排便情形母乳寶寶和配方奶寶寶分別有很大的不同——母乳寶寶一天約會解8~10次大便,甚至因為消化速度快所以在喝母乳的同時就已經解便了。而配方奶寶寶一天大概會解2~3次的大便,依個人體質和腸胃蠕動速度略有不同。

通常喝母乳的孩子解出的糞便應是似金黃色的稀水便,配方奶寶寶的糞便則比母乳寶寶的糞便稍硬又稍臭了些,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水分攝取不足的寶寶糞便會較往常黑且硬,若解出灰白便則可能是患上膽道閉鎖的疾病得格外注意。

 

寶寶怎麼變瘦了?

新生兒在出生後的7到10天可能會出現生理性脫水的現象,脫水的原因在於出生後會將體內已經不需要的物質排出,或是出生後的活動量大所以會把身上的脂肪(胎脂)燃燒掉,所以可能出現出生體重10%以內的重量減輕,比方說一個出生時3500公克的寶寶可接受350公克以內的脫水,超過這個範圍小朋友就可能有低血糖的危險,可能造成生命徵狀的不穩定。如果有脫水現象的寶寶可從精神活動力下降和囟門凹陷以及皮膚飽和度這三大症狀來判斷,或是如果小朋友一日使用的尿布數量突然從七八片減少到兩三片,這也是一個可初步判斷脫水跡象的依據。

 

GoGo出門採買去!

照過來!媽咪的待產用品清單

臨盆在即,還有多少東西是妳還沒買到或是不知道要買的?其實關於這點劉文琪督導告訴我們,現在的醫院大部分都會販售「待產包」,其實媽咪住院這幾天會用到的東西裡面通通都有喔!如果自備的待產包有不足的單品也可以到醫院的醫療用品販賣部選購,媽媽可以放心待產去不用擔憂啦!不過,入院前一定要準備好一個小小的證件袋,把會用到的證件收好放入袋中,畢竟如果是臨時要入院待產還找不到所需證件的話,那可真是會讓人七手八腳手忙腳亂呢!

 

入院必備 證件袋

待產包內的用品都是可以購買的,不過媽媽本人獨一無二的身分證件可就必須自己準備好唷!建議在孕期後期就可先將這些東西收進一個專用的小袋子裡,其中的身分證件和健保卡是辦理住院不可或缺的物品,比較特殊的是聯絡資訊這個項目,因為有的媽媽在產後會入住坐月子中心或是要幫寶寶貯存臍帶血,相關人員的聯絡資訊帶在身上才方便聯繫處理這些事宜!

 








































 

 

 

 

證件袋

 

品項

備註

備妥請打ˇ

1

身分證

 

 

2

印章

 

 

3

健保卡

 

 

4

媽媽手冊

 

 

5

聯絡資訊

 

 

6

紙和筆

 

 

 


 

待產必備 待產包

待產包當然是指入院後這幾天的日常用品囉!雖然現在的醫院幾乎都有販賣,但是有的媽媽還是覺得用自己習慣的物品比較舒適安心(比方說自己的睡衣或盥洗用具),媽媽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替待產包內容稍做調整,或是在產檢時也順便問問醫院的護理人員應該要準備什麼東西、哪些東西醫院有提供,針對不足的項目再添購用品!

相信各位聰明的媽媽們應該都知道這些物品的功用,不過劉文琪督導特別提醒我們一點——應該要買產婦專用的衛生棉而非一般夜用型衛生棉喔!其原因在於專用衛生棉是純棉表層,自然產後的會陰部傷口較不會因為摩擦感到疼痛,而且自然產的媽媽惡露量較剖腹產多,所以衛生棉和產褥墊可以多準備一些以備不時之需。

另外再順道一提自然產和剖腹產要準備的用品有小小的不同——剖腹產可以準備傷口專用的美容膠帶和使用專用束腹帶壓迫腹部,藉此幫助傷口和身型的恢復!

 











































































































 

 

 

 

 

媽咪專用待產包

 

品項

醫院提供or自備

備妥請打ˇ

1

產婦專用的衛生棉

 

 

2

產褥墊

 

 

3

孕婦免洗褲

 

 

4

衛生紙

 

 

5

濕紙巾

 

 

6

毛巾

 

 

7

沖洗瓶

 

 

8

消毒棉棒

 

 

9

盥洗用具

 

 

10

臉盆

 

 

11

睡衣

 

 

12

哺乳衣

 

 

13

哺乳胸罩

 

 

14

防溢乳墊

 

 

15

吸乳器

 

 

16

蓄乳袋

 

 

17

薄毯子或外套

 

 


18

束腹帶(剖腹產)

 

 


19

美容膠帶(剖腹產)

 

 

 


 

永遠都不夠!小寶貝的日用品清單

說到小嬰兒的用品的採購又是另外一門學問了,如果從人們生存的基本欲望「吃」開始談起,其實親餵母乳的媽媽可以不用準備奶瓶,如果還是想要給小嬰兒準備奶瓶以備不時之需,爸媽請選玻璃製的奶瓶才能避免讓人聞之色變的環境荷爾蒙雙酚A。奶瓶當然也有大小之分,劉文琪督導建議家長可以至少準備3支小奶瓶和5支大奶瓶輪流使用,玻璃奶瓶約3到6個月要更換一次,如果出現破損情形為了安全起見可得立即更新。除了奶瓶外不能不提的當然就是奶嘴,基本上現在的奶嘴包裝都有標示使用年齡,按照指示選購就可以了,奶嘴建議1到2個月更新一次,六個月內的寶寶通常都是使用小圓孔的奶嘴,直到寶寶年紀稍大,約六個月時可以開始食用副食品才會改用十字孔的奶嘴。

新生兒抵抗力較弱,而且奶瓶盛裝奶類後若未及時清洗易發酵孳生細菌,所以奶瓶在清洗後往往都會放進消毒鍋殺菌一下,其實奶瓶消毒鍋就是利用高溫蒸氣達到殺菌消毒的原理,所以家中的電鍋將內部清洗乾淨也可以替代消毒鍋喔!

此外,小朋友的衣物可能會被吐出的奶或口水弄髒,甚至有時因為會被滲出的尿液沾染,所以可以先準備各3至5套替換,其後再依需求另外添購。比較需要一提的是小嬰兒的肌膚柔嫩而脆弱,所以會使用專用的沐浴精和洗衣精清潔身體及衣物,還有小朋友的汽車安全座椅有依年齡和需求設計許多款式,爸媽選購時可得仔細睜大眼睛比較喔!

 







































































































































































































 

 

品項

建議數量+備註

備妥請打ˇ

 

 

 

食的用品

1

小奶瓶

3支

 

2

大奶瓶

5支

 

3

奶瓶專用奶嘴

汰換率較高,可多準備

 

4

奶瓶消毒鍋

1個

 

5

奶瓶刷

1支

 

6

奶瓶夾

1支

 

7

奶瓶保溫筒

1個

 

8

溫奶器

1個

 

9

外出奶粉攜帶盒

1~2個

 

10

安撫奶嘴(扁、圓)

各1個

 

11

配方奶粉

沒有要餵母乳才需準備

 

 

 

 

 

衣的用品

12

新生兒帽子

 

 

13

新生兒護手套

 

 

14

紗布內衣

 

 

15

棉布肚衣

 

 

16

全開襟、側開襟內衣

 

 

17

兔裝

 

 

18

外出服

 

 

19

長袍

 

 

20

小襪子

 

 

21

短褲、長褲

 

 

22

包巾、包被

 

 

23

圍兜兜

常要使用可多準備

 

住的用品

居家用


24

新生兒紙尿布

常要使用可多準備

 

25

防漏尿墊

 

 

26

嬰兒專用沐浴精

 

 

27

嬰兒專用濕紙巾

常要使用可多準備

 

28

嬰兒棉花棒

常要使用可多準備

 

29

嬰兒指甲剪

1個

 

30

紗布手帕

常要使用可多準備

 

31

寶寶浴盆

1個

 

32

嬰兒衣物清潔精

 

 

33

耳溫槍

1個

 

行的用品

34

外出手推車

1臺

 

35

汽車安全座椅

1臺

 

36

嬰兒揹帶

 

 


相機

1臺

 

 


 

 

劉文琪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

現任: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醫療財團法人臺安醫院護理部督導

   長庚技術學院兼任講師

   國立空中大學面授兼任講師

好棒哥和烏龜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輕食派家長經驗分享


     身兼英文老師與媽媽雙重角色,陳郁菁支持孩子越早接觸英文越好,但方法不對,反而可能造成「提前學英文,提前放棄」的問題。培養、維持孩童對英文的興趣,會比量化的學習效果更重要。


     本身是英文老師的陳郁菁,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發現有些孩子是「提前學英文,提前放棄英文」,她從多年教學經驗與自己孩子學英文的歷程,印證「情緒」對學習成效的影響。她說每個人體內都有張「情緒濾網」。情緒越低落,吸收能力越差,學習內容再好再有趣也沒用,「我可以理解家長擔心孩子英文不夠好的那份煎熬,因為我也有,但一定要吞下去,不然,孩子情緒濾網越拉越高,什麼都學不進去!」


慎選補習班  啟蒙孩子英文學習


     陳郁菁兩個女兒分別就讀小學四年級與幼稚園中班,她曾經試過自己教她們英文,但她發現教室的情境無法搬移到家庭,對孩子而言,她就是「媽咪」,不是「老師」。當她為孩子挑選英文老師時,非常重視老師的「教學理念」,因為「好的英文老師,才會是孩子英文的啟蒙者」。


     她說,坊間有一些兒童美語教室標榜「多久就能讓孩子通過檢定」或是「幾歲前會背多少單字、句型」,甚至「國小學完國中課程」,她知道這些「量化指標」對家長很有說服力,會讓家長覺得「花這麼多錢、時間是值得的!」,但是,這些都是「學科標準」,跟孩子能否運用英文這項工具不是等號關係;更嚴重的問題是,填鴨教育不利於培養孩子對英文的興趣,也會讓學習過程缺少樂趣,「我發現,現在身邊一些英文還不錯的人,他們小時候的英文學習歷程很少是不快樂的!」。


     陳郁菁以兩個孩子學鋼琴為例,孩子學鋼琴起因是孩子喜歡,她也覺得學音樂的目的是讓孩子可以更好地去感受音樂,所以她沒讓孩子參加鋼琴檢定考試;同理,對小學階段的孩子,學英文的目的在於多會一種溝通的語言,並不是為了參加考試或拿高分,那是國中階段「英文科」才需要處理的事情。


家長急不得  孩子學習個性大不同       


     在當了媽媽後,陳郁菁很能體會為什麼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英文或是教育總是那麼「焦慮」與「不安」,特別是看到孩子一錯再錯都是錯在同一個地方,或跟別的孩子比起來自覺跟不上,這些煎熬的心路歷程她也都沒少過!她說,大女兒小學四年級,但助動詞「doesdo」還是會搞混,不然「can not」會寫成「not can」,可是,這些其實都是學習新語言必經過程,更何況,根據學理,1112歲的孩子才具有理解文法的能力,在那之前的文法學習,孩子會懵懵懂懂是正常的事情。 


    「家長心裡再怎麼急,也要吞下去!」,陳郁菁說,她認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適合的學習方式也會不一樣,語言的學習非常需要「客製化」,而家長能做的是多觀察孩子的「學習個性」。舉例來說,她可以要求大女兒去背一些簡短的英文句子,但是,小女兒就完全不吃這一套,必須是她自己主動發球,她乘勝追擊。比如,小女兒很喜歡用英文玩「空姐點菜」的遊戲,她就會等著小女兒要她一起輪流扮演空姐與乘客,母女倆「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Orange juice」一問一答來來回回玩得不亦樂乎。


從小看Disney頻道 只聽英文發音


   「語言的學習可分成acquisition(習得)learning(學習)」,現於台北教育大學英語教學系擔任講師的陳郁菁解釋,前者是指學習者在環境中,因為接觸或模仿自然而然習得,後者是指學習者坐下來上課或有意識地知道自己正在學習。


     陳郁菁在孩子一出生就在家營造英文的環境,讓女兒從中自然「習得」,而正式「學習英文」則是從幼稚園開始。平常,她讓孩子看Disney頻道,並且一開始就調為英文發音,「如果孩子一開始就先聽中文發音,之後會很難接受全英文發音,會要求轉成中文發音」。她也常在家裡播放英文歌曲,讓孩子長期曝露在英文環境下,當她上Youtube找英文歌曲時,也會抱著女兒,一起哼哼唱唱,她覺得生活中讓孩子習得英文、培養語感的機會到處都是,就看家長願不願意去做。


 花時間觀察學習狀況  對症下藥


  想了解孩子學習過程遇到什麼問題,需要「花時間」。因為孩子不會第一時間主動告訴你真相,她印象中以前小女兒一段時間突然不願意彈鋼琴,怎麼問都問不出原因,經過一個月的旁敲側擊,才發現小女兒覺得姐姐彈的曲子都是用雙手,她卻只是單手,覺得很遜。她說,對於孩子的英文學習,家長可以看家庭聯絡簿了解進度,若發現孩子有抗拒上課情況,必須了解問題是出在補習班、老師或是孩子,然後再對症下藥。


 


媽媽老師的心裡話


‧家長的心急可能會造成孩子情緒越低落,而導致吸收能力越差,學習內容再好再有趣也沒用。


‧以能背多少個單字、句型為目標的『學科標準』,跟孩子能否運用英文這項工具不是等號關係。


1112歲的孩子才具有理解文法的能力,在那之前孩子會懵懵懂懂是正常的事情。


每個孩子性格不同,適合的學習方式也不同,語言的學習需要『客製化』


 




PA2-1.JPG 


陳郁菁


‧淡江大學英文系


‧美國麻州州立大學教育碩士


‧曾任朗文、牛津大學出版社英語教學顧問、文化、真理大學英語系講師


‧現任台北教育大學英語教學系兼任講師


‧專長:英語課程規劃與教學諮詢


‧家有兩個孩子,一個目前就讀小學四年級一個幼稚園中班


 


 出處:《PChome Kids數位小天才》2010年7月號 NO.6


http://pchomekids.pixnet.net/blog/post/31872282


http://pchomekids.pixnet.net/blog/post/31883781#comment-31104530


 

好棒哥和烏龜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