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嬰兒與母親 12月號 NO.410 採訪撰文╱張玉櫻 恭喜您懷孕囉!從第一次的產檢開始,您可能就會開始思考:「大醫院、中小型醫院跟診所,在哪產檢、生產比較好呢?」醫院、診所各自有哪些優缺點?決定前應有哪些重要的考量點?若您決定了,又有哪些事項需要注意呢?審慎選擇,幫助您開心迎接健康寶貝來報到! |
大醫院 中小型醫院 診所
About醫院產檢&生產
◎優點
*設備先進,醫師、護士的專業有一定的水準,比較讓人安心!
*有豐富完整的醫療資源,比較安全,若有緊急狀況,有足夠的人力、技術及設備,讓母子均安。
◎考量點
*產檢時常須等很久,產檢及入院待產的程序複雜。
*環境較陌生,無法像在家裡那麼自在舒服。
*大醫院因為產婦多,都按照時間排好了,醫師、護士比較沒有時間等待,所以會有一些人為的介入以便控制產程。
*醫療的過度介入,讓產婦較無法為自己的身體做主。
*雖然醫院有充足的醫療資源,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去,是因為比較無法為孕產婦量身訂作產檢及生產計畫。
*大型醫學中心會有很多實習及住院醫師,檢查時可能身邊有很多人,或被檢查好幾次,增加困擾;但若不這樣,哪來將來的優秀醫師?
◎注意事項
*可以做「生產計畫書」,盡量達到自己想要的生產環境及條件,產檢時跟醫師商量,聽取醫師的專業意見,雙方達到共識。
*大醫院的某些名醫,總是讓病人等好久,病人之所以願意等,絕對有其特別之處,可能是很優秀、很仔細或是很遵守標準程序;至於是不是譁眾取寵、很會行銷自己、塑造形象,病人要自己睜大眼睛看清楚!
*中小型醫院建議選有產科專長的醫院:越大的醫院,設備就越完整嗎?其實也不盡然,也有些中小型醫院雖然不是大醫院,但產科是它的專長,這樣的醫院因為產婦多,所以設備及人力會非常完整,而且生產數多,經驗豐富,因而很有產科的優勢。
◎事先要問清楚的事
廖基元主任提醒,聰明的準爸媽要先了解,該醫院緊急動員的人力是否齊全?例如萬一生產時子宮破裂,血庫、小兒科、麻醉科是否能馬上配合?也要事先問清楚,該醫院的設備是否可以馬上剖腹開刀?有些醫院剖腹產要送去開刀房,開刀房是否距離產房很近?可以立即因應緊急剖腹產嗎?萬一剛好沒有空檯怎麼辦?或要等個20分鐘,但情況危急(例如子宮破裂、胎心音不好)怎麼等?
所以在醫療先進的國家,從決定到下刀剖腹產(decision to excision),要符合一些標準,例如美國要求要控制在30分鐘以內。國內醫院還沒有訂出這項標準,期望以後會有要求。以基督教門諾會醫院來說,2002年就已經訂出這個標準,這是因為有足夠的生產數才會有這樣的要求,因為這需要多一組的人力。
廖基元主任以基督教門諾會醫院為例,它是區域醫院,生產數佔全花蓮60%以上,一個月生產數一百多例,有時甚至超過兩百例,因此產科設備齊全、麻醉齊全,曾測試過十幾分鐘就能馬上進行緊急剖腹產。因此花蓮當地許多診所都跟門諾合作,若是發生產後大出血等情況,門諾都是派救護車去接,護士已經在救護車上,從車上就會開始緊急處置,到急診室就馬上急救了!
此外,門諾因為產科的案例夠多,因此要求醫院為大出血成立「大量輸血計劃」,只要啟動了,30分鐘就會送來一次血,包含紅血球、血漿、血小板等等,都配製好,一直送到不需要為止,才不會有等老半天等不到血的狀況。因為花東地區外送到外地的醫學中心比較不方便,所以一定要備齊,雖然可能一年只碰到幾次,但就可以立即搶救!
醫院生產案例:陳月卿,27歲,第三胎男孩6個月大
◎為何選擇在大醫院生產?
第一胎就是在林口長庚醫院給王子豪醫師產檢及接生;第二胎雖然換到中小型的地區醫院(為了能在產後進住它的月子中心),但第三胎還是回到林口長庚醫院找王醫師,考量到產檢會比較詳細,生產會比較安心。
◎大醫院vs.中小型醫院的生產感想
月卿根據她個人3次生產經驗,做了以下的比較:
About診所產檢&生產
◎優點
*一些很有規模的診所,設備也是相當齊全。
*診所雖然人力沒有那麼豐富,但很多都是有經驗的臨床醫師出來開業的,因此可以放心,而且醫師若發現孕婦不適合在診所生產,會盡早請她去大醫院產檢並生產,以確保母子均安。
*以客為尊,待診時間短,快速便利,不用在各部門間跑來跑去。
*醫師每天都在,容易找到醫師。醫師、護士、孕產婦及家屬都很熟悉,相處的比較融洽且愉快,因此有什麼事都很好溝通。
*候診室大多很舒服,環境優美。
◎考量點
*可能無法有小兒科醫師每天駐診,大多是一星期固定來兩三天檢查新生兒。麻醉科醫師也必須事先外調。
*萬一有突發狀況,須盡早與後送醫院聯絡及準備,此時考驗診所醫師的臨場反應與臨床經驗。
◎注意事項&緊急因應方案
廖基元主任提醒,如果選擇在診所生,要了解後送機制,應事先問診所醫師,看醫師的規劃是否完整。如果是高風險妊娠,還是去大醫院生產比較妥當。
周大中醫師以他的診所為例,萬一生產有突發狀況,有跟在同一條路上的台北長庚醫院合作,一直以來維持很好的關係。例如新生兒會喘(新生兒暫時性呼吸急促,Transient Tachypnea of the Newborn,簡稱TTNB),就要立即送到大醫院新生兒科治療。診所內當然也有配置小兒科醫師,定期每週兩天來幫新生兒作檢查,但若生產臨時有需要也會請兒科醫師來stand by。此外,萬一診所醫師忙不過來時,也會請其他助理醫師協助。
周大中醫師再以他的診所為例,曾經在產前就發現胎兒比較小,所以事先就安排新生兒科醫師在現場。也有過一位在他診所做產檢的孕婦懷孕32週,胎位不正,突然破水,前胎是剖腹產,先生又在國外,產婦因信賴周大中醫師,不願意臨時去大醫院,周大中醫師為產婦著想,了解轉院的困難,故產婦仍留院準備生產,但因怕會有早產兒的併發症,所以事先請長庚醫院的急救加護車在樓下stand by,車內備有新生兒保溫箱,生完立刻將新生兒放入保溫箱,送長庚醫院接受及時的檢查與治療,完成一次完美的配合。此外,若知道產婦有前置胎盤,都會先備好血以緊急使用。
周大中醫師說,他在台北市開業6年以來,最遠沒有離開過桃園,去桃園那次還是送太太去機場,自己從來不敢離開診所太遠!有一年的除夕夜被呼叫了3次,回去之後家人都吃完年夜飯了!這是診所產科醫師的責任與必要的犧牲。
診所生產案例:黃筱莉,36歲,第二胎男孩1個多月大
◎為何選擇在診所生產?
第一胎在協和婦女醫院給周大中醫師產檢及接生,後來周醫師出來開診所,第二胎就直接來診所給周醫師產檢,懷孕過程中一切檢查都正常。筱莉說在周醫師的診所產檢的優點是,每次都有照超音波,也解說得很仔細,而且診所的醫師、護士都很親切、有人情味,有任何事都可以直接問,很方便!
當然也會擔心生產有突發狀況,詢問周醫師之後,知道診所有跟台北長庚醫院配合,萬一有狀況可以立即坐救護車過去,非常近,就比較放心了!而且周醫師也給筱莉很大的信心,讓筱莉安心不少!
◎生產經過
10/13有一點陣痛,因為想說是第二胎,就趕快去診所,但周醫師說沒那麼快,可是已經38週可以生了,就沒有回去,進行催生。
10/15當天,周醫師笑說萬一再催生不出來就剖腹囉!恐嚇下終於收到效果,下午寶寶就乖乖生出來了!
◎感想
筱莉對周醫師的診所對產婦的照顧,只有兩個字來形容──完美!因為整個生產過程醫師跟護士的技巧與態度都非常好,對新生兒的照顧也很好。產後在診所附設的產後護理之家坐月子,筱莉說,護士對於餵母奶採取「鼓勵」的態度,很有人性,讓產婦也都有休息到。護士會很和氣地說:「寶寶餓了,要不要試著餵一下?我可以幫妳。」而筱莉的奶量不多,護士也會跟她分享其他床坐月子媽咪的經驗,讓人感覺很舒服、很好溝通。所以筱莉覺得在周醫師的診所生產,是很不錯又安心的體驗。
什麼是「生產計畫書」?
前文一直提到「生產計畫書」,到底這是什麼?「生產計畫書」是希望準媽咪能主動了解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知道和面對哪些狀況,並思考自己希望怎麼做,以及排除不想要的情形。準媽咪把這些想法更具體地整理出來後,再與醫護人員做詳細且友善的溝通,雙方達到共識後,彼此努力讓生產過程達到最美好的體驗。
原則上醫院會盡量配合,但如果無法配合就要說清楚,並告知風險,必要時必須終止自然生產,安全至上!
問題1:醫師是否會認為我在質疑他的專業?
大多數的醫護人員會對於孕婦的投入感到高興!建議您應以誠懇及溫和的口氣,和醫師討論您所希望的生產過程及內容。
問題2:和醫護人員討論生產計畫的注意事項?
生產計畫書是孕婦表達對理想生產的期待,以下注意事項可幫助計畫能順利進行:
*讓醫護人員了解妳是有彈性的,在緊急狀況時需要他們為妳做些決定,也相信醫護團隊會讓妳和寶寶健康和安全!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事都會跟著妳的生產計畫進行的。
*生產計畫是一個喜好的說明,不是一個合約,如果孕婦的想法改變或有新的想法,希望都能被尊重,所以還是可以依當時的情況而做修正。
問題3:生產計畫因人而異?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與習慣,因此「生產計畫書」沒有固定模式,可根據個人的喜好加以修改,但一切以「母嬰均安」為最高原則。舉例說明,有人喜歡昏暗的燈光、居家的感覺,因為這樣能讓她感到自在、放鬆;但有人喜歡明亮、機器完備的感覺,因為這種高科技感讓她到放心,若勉強要她接受前者的環境,說不定她會沒安全感而覺得有壓力呢!
所以生產計畫當然是因人而異,除非是安全考量,否則不要強迫產婦接受她不想要的方式,因此事先做好完善的溝通並取得共識是很重要的。
生產計畫書範例
凖媽媽姓名: 凖爸爸姓名:
年齡: 胎次: 胎 預產期: 年 月 日
我最期望的陪產者是: 他(她)的大名:
我期待一個健康、愉快的生產經驗,也充分了解以下各項資訊,但我知道並非所有的事情都一定得按著計畫進行,它是有彈性的,必須視生產當時的情況做必要的醫療程序。以下的種種是要讓醫師及醫院的工作人員聽到我的聲音,知道我的需要。經過討論了解之後,我做下列的勾選。
選 項 | |
1.□我要剔除部分(陰道口與肛門之間)陰毛 | 1.□我不要剔除陰毛(陰道口與肛門之間) |
2.□我接受灌腸 | 2.□我入院前已解過大便,我不要接受灌腸 |
3.□我接受靜脈點滴注射 | 3.□我希望在進入產房之前不要靜脈點滴注射 |
4.□我要喝/吃點東西 | 4.□我選擇不要喝/吃點東西 |
5.□我希望能下床走動 | 5.□我選擇完全臥床待產 |
6.□需要時我要淋浴 | 6.□我不需要淋浴 |
7.□我要間歇使用胎兒電子監視器 | 7.□我要持續使用胎兒電子監視器 |
8.□我要採腰部以上直立姿勢用力 | 8.□我選擇躺在床上用力 |
9.□我接受常規的會陰切開 | 9.□我希望是經醫師判斷後的選擇性會陰切開 |
其他的期望(可自行加入您的其他意見):
我的簽名: 醫師的簽名: 日期: 年 月 日
感謝您的填寫,請於至產房待產時,將本計畫書交給照護人員。謝謝!
建議
廖基元主任表示,不論是在大醫院、中小型醫院或診所生產,都要跟醫師有良好的溝通,萬一有緊急狀況時如何處理,如果您覺得妥當就可以在那裡生產。然而無論在哪生產,後盾一定要強,因為有時病情變化很快,例如突然產後大出血,出血快到無法想像,萬一後盾的設備、人力及速度不夠,會來不及應對。
若是低風險妊娠(例如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前胎沒有剖腹產、沒有前置胎盤),在診所產檢及生產,流程方便又容易見到醫師本人,是不錯的選擇。然而低風險隨時可能變高風險,而且是無預警的,常常是只有幾分鐘就急轉直下,所以要後送必須先弄清楚。若是高風險妊娠(佔約10%),則建議到醫院生產,比較有足夠的醫療人力及設備。
大醫院雖然有程序複雜的缺點,但也在向人性化生產靠過去;小醫院或診所又向大醫院的完整設備及人力靠過去,所以彼此都有修正及折衷。另外,現在很流行的醫院外診所,醫師都是出自大醫院,技術可以放心,在診所產檢方便、到醫院生產安全,醫療資源共享、各取雙方優點,是不錯的折衷方法。
周大中醫發現,有些人就是不愛去大醫院,因為覺得冰冷、要等很久;也有人擔心診所或小醫院的醫療資源不夠,而選擇去大醫院生產比較安心。每個人的思維不同,這是信賴感問題。但「母子均安」則是不變的最高原則!
圖說A:大醫院醫療資源豐富,比較安全且安心。
圖說B:陳月卿親子照。
圖說C:廖基元主任提醒,不論在哪生產,都要跟醫師有良好的溝通。
廖基元
學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
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科訓練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高危險妊娠訓練
美國芝加哥鳳凰城腹腔鏡手術訓練
現任
花蓮基督教門諾會醫院婦產科主任
周大中
學歷
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系畢
經歷
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特約主治醫師
協和婦女醫院婦產科主任
現任周大中婦產科診所院長